韩立标:永存的记忆 无尽的思念 |
发表时间:2014-11-19 来源:临沂近现代名人书画博物馆 |
张寿民同志,是我从少年起就深为敬重的长者,也是我参加革命工作的引路人。分别五十多年来,无时不在思念和期盼着会晤。不幸,他过早的离世,无法忘怀的思念和期盼只能寓于深切的缅怀之中。寿民同志和我四叔韩香圃(已于1943年牺牲),他有父亲和我祖父都是至交,过往甚密。我在小学前就对他十分亲切。我祖父韩登峰一生从事教育,是我们小学的校长。他非常重视知识人才。我上小学以后,曾多次听到他身我们老师和我的父辈们称赞椿荫(寿民的原名)的人品和才华。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就萌生了对他的敬重。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年仅二十岁的寿民同志被推选为莱芜县六区高等小学(通称为"响水湾高小")的校长,受到全区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拥护。我们老师熊修五曾对我们讲:张椿荫先生被推选为校长,表明了他才华出众,深孚重望,更意味着这是新的教育思想取代旧的教学。当时我远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深层意义,但社会上的反响和老师、高年级同学的激动情绪,深深地感染着我,更加深了我对寿民同志的敬仰。 寿民同志是我们那个地区接受党的教育、加入党的组织(共青团)最早的。他团结了诸如段金斋、夏骏青、韩香圃、韩寓吾、刘采芹等一批初、高中学生和教师。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在日寇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溃退南逃的危机之中,他们各自从外地返回原籍,聚集一起,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组织活动。该年的农历十月,与香圃叔四人闭门密谈。此后,他们时聚时散,来去都是显得非常匆忙。后来得知这个期间他们在莱芜南部圣井、李修庄一带,参加党组织领导的配合""宣传组织群众的活动。一九三八年元旦后不久,他们一起回到我祖父(我也在场)介绍了中共山东省委于一九三八年元旦亲自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和泰山地区各界抗日救亡活动的热潮;并将起义部队印发的抗日救纲领的材料给他看。我祖父听得很认真,看得也很仔细。他不无疑虑地提出:共产党全心为国为民,令人敬佩,但力量的悬殊太大啊!寿民同志又详细地讲了红军为抗日救国"二万五千里长征"创建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历程。我祖父欣慰地点头称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表明他了解了共产党,接受了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寿民同志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所讲的道理,对我祖父和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祖父是一个熟读经书,尊崇孔孟,崇文憎武的旧知识分子,很快被誉为"开明的社会贤达",并在一九三九年秋莱芜县初建的抗日民主政府第一届参议会上被选为参议员。我则于一九三八年七月参加了八路军。 在徂徕山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泰山地区,尤其是泰安、莱芜、新泰三县的发动群众,扩大武装的抗日活动,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一九三七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寿民与段金斋、夏骏青、韩香圃等在六区苗山镇苏家上坡"玉皇堂"大庙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以旧区中队的部分官兵和响水湾高小的一些学生为主体共四十多人,组建了由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下属的第十中队。寿民同志任指导员。部队组建以后处境十分困难。一是,群众对军队反感。"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传统观念,在民间影响很深。当时又处于国民党溃逃散兵疯狂抢掠的危难时期,群众对当兵的既恐惧,又仇视。二是,部队的供给困难。由于群众尚无支援部队的认识,区乡政权又完全瘫痪。由于筹集给养的正常渠道。开始一段时间内靠几个领导人从家拿钱买粮,或凭个人的关系向一些殷实主户筹借。部队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三是,由国民党地方武装势力和土匪头子组建的所谓抗日游击大队支队司令部,在六区周围就有五个。群众称为"司令如牛毛的时代"。他们聚集了一些散兵、游勇和地痞流氓,打着抗日的幌子,到处强征暴敛,横行霸道。老百姓人心慌慌,怨声载道。这一方面在更加重了群众对军队的敌视,同时,也使一些怀志抗日的青年良莠难分而动摇彷徨。对抗日力量的发展状大极为不利。面对上述情况,寿民同志他们在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着重从实际行动上让群众认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比如在筹集给养和收集民间枪枝弹药,都是经过多次各种形式的座谈、协商,坚持不让群众受损失的原则,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群众自愿交纳粮食和缴出枪枝。由于群众的抗日觉悟不断提高,和部队严格遵循政策、纪律的模范行动,使群众从感到"这支部队与见到过的部队不同",逐渐认识到:"她真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得到了人民依赖和支持,不到三个月就发展到了一百多人。一九三八年五月该部队奉命编为四支队一团二营四连,成为地区的主力部队。与此同时,泰山地区党组织号召尽快恢复地方政权,建立抗日根据地。寿民同志和韩寓吾、夏骏青、刘采芹等,受命于一九三八年七月组建了莱芜县六区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寿民同志被等她任为首任区长(韩寓吾任副区长,夏骏青、刘采芹分任区中队长和指导员),承担起了创建以常庄、文字现为中心通称"常文根据地"的光荣任务。莱芜六区区政府,是先于泰山地区和莱芜县较早建立的民主政权。在上级党组织领导和八路军的配合下,所辖十个乡镇很快恢复了乡村政权和小学教育,工、农、青、妇以及武装游击小组各抗群众团体相继组建。一九三九年六月,我从部队调至该区青年武装部工作时,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是群众抗日情绪高潮,群众团体组织健全,民政、财粮、教育、生产,都按照民主政府的政策制度走上轨道,全区生机勃勃,屡屡受到上级和驻军的表扬。为以后被山东省授予"模范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九四0年四月,寿民同志与我分别调往泰山专署和鲁中第一军分区青年大队。此后,他在地方,我在部队,相见的机会就少了。一九四七年我随部队机动作战离开泰山区以后,就再没有取得联系。直至一九八八年我在青岛疗养,在一位市领导同志家里看到寿民同志写的条幅,方得知他的确切地址。我当即致函问候,并很快收到了他的回信。当我知悉他除视力不便身体精神都很康健,非常欣慰。我曾几次准备赴临沂去看望他,均因疾病所阻未能如愿,铸成了我终生之憾。 寿民同志从少年时代起,就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矢志为国为民。他一生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兢兢业业,奋发上进,无怨无悔的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了终生。他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寿民同志音容宛在,风范永存! 作者:解放军总装备部离休干中 |